杜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兴安盟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盟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2024年以来,兴安盟启动全盟干部教育培训行动四年计划,实施“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领航前行等12项培训计划,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利用革命历史、自然生态、地方人文等资源禀赋,挖掘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全盟实践教学基地共享图谱。
一、讲解好“教学课堂”,提升理论基础
以教学为中心,围绕“红色牌”“绿色牌”“民族团结进步金色招牌”,开发特色课程,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结合培训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在专题教学方面。探索打造“3+N”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3”即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课程,共计32个专题;“N”即党校所有专题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铺排、教学质量测评维度上都要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素。2023年底,已提前实现相关课程及培训内容比重不低于每学期总课时的20%工作目标。在现场教学课程方面,组织教师精心撰写集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感染强度于一体的现场教学讲解词。例如,在五一会址、兴安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天骄天骏生态修护项目区、“蒙古马精神”主题教室拓展课堂分别设置《信仰的力量》《加强民族团结,坚定制度自信》《锚定“绿色” 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弘扬蒙古马精神 砥砺奋进新时代》等现场教学课程,深入挖掘不同红色资源的史实内涵,结合培训需求,以传承红色基因,讲红色兴安故事为主线的同时,全面展现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民族团结时代篇章和依托生态资源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成果,以此鼓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蒙古马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二、打造好“主题课堂”,深入学思践悟
一是建成全区首个蒙古马精神主题教室。按照盟委要求,兴安盟委组织部与兴安盟委党校在盟党校东副楼一楼,建设1000多平的全区首个蒙古马精神主题教室,打造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相结合的现场教学场所,结合源远流长的中国马文化和独具特点的蒙古马,重点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全景展现兴安盟各族干部群众以蒙古马精神推动办好两件大事的生动实践,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以蒙古马精神为指引干事创业。二是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室。结合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相关要求,针对兴安盟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建成全盟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室。主题教室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设计理念,重点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以直观式、互动式、立体式等特色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风貌。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凝聚磅礴力量。通过主题教室的投入使用,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聚焦完成“五大任务”,努力在“七个作模范”上见行见效,推动教学培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运用好“红色课堂”,感悟兴安实践
一是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承担听一次“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专题课任务,组织盟旗两级开展培训宣讲工作,并结合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经历一段光辉岁月”、在五一会址“感受一次五一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聆听一次党中央的声音”、在兴安领创“体验一次共有精神家园”,同时,在培训班次组织学员学唱百首草原红色歌曲并听一次“赞歌”背后的故事,助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创建工作。二是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精品线路。积极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推荐,于今年5月份,确定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阿尔山松贝尔口岸(三角山哨所),成为第一批全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按照“红色资源为基础、红色教育为核心、红色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围绕兴安盟特有的红色资源和历史传统、自然人文资源,突出“特色性、时代性、参与性”, 连点成线,穿线成面,在对6个旗县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打造出“一中心、三条线”布局合理的干部教育精品教学线路,形成了连串式、模块化的现场教学线路。在乌兰浩特市方向,设计了兴安盟委党校“蒙古马精神”教学基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兴安领创·展示体验中心、天骄天骏生态修护项目区等8个现场教学点;在科右前旗、阿尔山方向,打造了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内蒙古云牧草业(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南兴安隧道碉堡(阿尔山市白狼镇)、天元社区(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阿尔山市伊尔施镇)、阿尔山国门口岸(阿尔山市)为路线图的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教学线路;在突泉、科右中旗方向,开发了明星村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突泉县东杜尔基镇明星村)、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突泉镇太平乡)、突泉县民俗非遗体验馆(突泉县赛银花园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园(巴彦呼舒镇)为路线图的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现场教学线路;在扎赉特旗方向,形成了扎赉特旗永林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音德尔镇)、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好力保镇古庙村)、内蒙古自治区保安沼监狱、江桥抗战纪念馆(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为路线图的乡村振兴、警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线路。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精品线路的形成,有效提升了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的组织化程度,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既生动重现历史,又深刻联系当前,力求把兴安故事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让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传统润物细无声般沁入人们心田,真正起到感染学员、教育学员的作用。
感谢您对兴安盟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