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联盟
返回联盟首页   |  中国共产党员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告公示  -  兴安盟委组织部 对政协兴安盟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44号的答复
兴安盟委组织部 对政协兴安盟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 第0044号的答复
发布者:创始人发布日期:2024-07-10 10:05:07

郭文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吸引和留住兴安籍人才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对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引才留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盟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完善适合我盟人才发展路径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提升我盟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确保在政策设置上留住人,在关心关爱上留住心。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人才回流

一是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公开招聘、以及人才引进等选人主渠道上,对于边境旗县和乡村重点帮扶旗县,拿出一部分岗位面向本旗县或周边旗县户籍人员(或生源)进行招聘;以2023年为例,我盟共拿出1697个行政、事业编制招考各类人才,其中,设置户籍岗256个,占15.09%,引进1273人,占比实现83.75%,远高于非兴安盟户籍人员占比。二针对招聘苏木乡镇单位工作人员,学历在不突破行业职业准入要求情况下,放宽至高中、中专(含技工学校);三是在苏木乡镇卫生院已连续聘用5年以上、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且符合卫生健康行业职业准入条件的中专(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可以通过直接考察方式,聘用到“县招乡用”专项岗位。

(二)规避人才外流

一是在留住非本籍人才上,对部分基层乡镇单位、偏远地区等岗位设置最低服务年限,2023年,我盟招入非兴安盟户籍人数247人,占比16.25%,调出非兴安盟户籍人数是28人(包括遴选21人),占比11%(占9%),从数据上看非竞争性流出只占当年进非兴安盟户籍总量的2%,该比例尚属人才的合理流动;二是针对服务期制度执行情况开展全面排查,对服务期未满调动的一律暂缓任用,并开展服务期“填补计划”期间不研究此类干部的进退留转事宜。

(三)健全“培育”体系留住人才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激励。通过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杰出人才奖”、“突出贡献专家”、“青年创新人才奖”等高层次人才选拔表彰,实施“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培计划等本土人才培养项目,逐步建立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助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依托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二是深化评价改革。健全完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用人单位人才评价自主权,落实高层次引进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民营企业人才职称倾斜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

制定《兴安盟“聚才兴盟”专项工作方案》、建立正高职称和博士人才特殊岗位政府补贴制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待遇、推荐我盟专家赴外学术休假、常态开展常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开展专家慰问,对实现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给予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等活动,不断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尽可能想人才所想,思人才所思。

二、存在问题

客观来讲,人才留不住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薪资待遇不具竞争力、职业发展机会有限、工作环境不理想、医疗匮乏、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业机会有限、社会福利保障不足、地域文化认同感不强等等。从限制户籍角度的确可以缓解留人问题,但不符合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从学历层次上看,在鼓励技能型人才培养之前,我盟每年考入大学以上学历占比约70%,同时,剩下的30%当中还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升本学生,我盟每年招录设置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约为27%,此比例基本会高于纯专科学历以下占比,某种意义上将,还要适当提高高学历占比,因此,降低学历并非留才良策,还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立足我盟、着眼全区全国,解决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推动构建人才强盟战略支撑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需求导向,拓宽引才渠道,围绕产业振兴、科技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重点,建立刚柔并济的引才措施,开展人才引进活动,持续夯实人才基础。

在此,对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请您继续关注我盟人才工作,推动我盟人才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中共兴安盟委员会组织部

单位负责人签字:         

承办人姓名:戴晶      

承办人电话:0482826767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党政综合大楼 邮政编码:137400
中共兴安盟委组织部主办 网站标志码1522000026 备案号:蒙ICP备08100264号-2;蒙ICP备08100264号-3
Copyright(C)2016. All rights reserved